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论文

一节课的感悟 —“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秘密”

【编辑日期:2017/12/31 23:14:14】 【作者:曹村中心校】【来源:www.2222.net】【阅读: 】 【字体:

 【摘要】 一堂精彩的课例,老师课前必须精心准备、挖掘、利用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课程资源,富有趣味性、幽默感的语言、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语气,加上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才能引起学生共鸣。

关键词:兴趣 创造性 贴近生活

在淮北《2013年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我聆听了张齐华老师讲的一节课,听了这节课在场听课老师无一不被张齐华老师的风采所倾倒,张老师讲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的《平均数》,看似平常的的教学题材可是由于张老师演绎得与众不同,非常成功!整节课教师上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好像不是在上课,就像在和老师一起探讨一些有趣的话题,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老师带领着学生进入一个又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在快乐中学习、成长。这节课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老师在选取课程资源时的灵活、灵动,注重搜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素材为我所用,并且用得恰到好处!

一 、 引发学生兴趣是前提

富有趣味性、幽默感的语言、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语气、语调等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教育学家第斯多慧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鼓舞。教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就像一盏明灯,鼓励着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洋溢着激情,整个教学过程张驰有度,学生们也受到了感染,对上这节课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诚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对你兴趣,对你的学科没兴趣,那么我们想让他学好这门课或者说让他在基础很差的程度上有进步是很困难的,所以如果要让学生对你的课能有更多的关注和付出,那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好老师,也是能善于培养学生对你的学科产生兴趣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答案肯定是多样的、开放的,因人而异。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你要有上好学生喜欢课的魅力,足够以新颖的思路或者与现实生活的巧妙结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张老师恰好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他用他的语言和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如何做一个让学生感兴趣并且对数学课产生浓厚兴趣的老师。现在,仍然有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俯下身来与学生做朋友,而是以长者的身份、教师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必须让学生言听必从,让学生俯首称臣,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 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教材是关键

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创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飞跃。从用教材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以孩子们熟悉的身边事情来创设的情境,对孩子们来说是极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更是一种创造和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本节课中:张老师在建构概念环节时,选取了他班的三个男生要和老师比赛投篮,如此贴近生活实际的教材,从而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结合学生的交流、讨论,揭示了合并再均分的方法,进而揭示“平均数”的含义。此环节,给学生预设了这样的开放性并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张老师想投四次,如果是你,你会答应吗?如果张老师前三分钟各投中5个、4个、6个球,你觉得张老师可能会赢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在我们平时地教学中老师们都没有这样做,只是按照书本教,有时还生怕教错了书本上的知识。本节课,教师从整体上,本质上去理解和把握教材,赋予乏味的实践内容以情感,把“平均数”编成了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和小故事。巧妙的将教学内容合二为一,将教材重新组合,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充实、更丰富、更生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探究素材。

三、 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共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数学教学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就应当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现实情境,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教学第二环节的实践应用中,张老师出示了一张中国的男篮队的照片,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男子篮球队平均身高是200厘米(2米),其中,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最矮的运动员的身高是178厘米,从而揭示出平均数的意义,此题和刚才的师生篮球比赛前呼后应,学生们更是对篮球明星姚明的出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着出示了一题(1)平均水深,110厘米的小河,身高130厘米的冬冬要下河游泳会不会有危险?通过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用大屏幕出示了一图水深侧面图,引起了学生的惊呼,哇------结合实际情景,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张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介绍有关最新中国平均寿命的数据,2012年女性平均年龄是74岁,男性的平均寿命是71岁,结果有位70岁的老爷爷看到报纸上这则消息,眼里都流出来了,让学生分组讨论:该怎样做才能让老爷爷高兴起来?一个小小的问题,引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让学生感觉到上课有事可做、有话可说,从而感觉到学习数学不难。就这样平常的一个问题情境的设计,紧密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数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交流、讨论、发言中,更加喜欢上数学课。最后,张老师进行了一个讲座;给老师们举了一些在教学前如何选取教材,并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例子,其中有一个例子对我触动很大,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这节课时,他选取了电视台播放的一段广告:“几个小朋友分吃生日蛋糕的情景”。通过观看这段广告,老师不仅收到了意象不到的教学效果,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又进行了一次道德思想教育。这段广告就像专门为这节课量身打造一样,用的太精彩了。听了讲座之后,我认为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要选好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双发现和搜集生活中有用教材的眼睛。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我要学习的经验、知识等还有很多。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这节课,学生学习主动、教师的教学生动、整节课课堂灵动,教师那风趣幽默的语言、神态,扎实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贴近现实生活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学数学可以很快乐。